从物流链看鞋企的利润缺失
10月13日讯,物流,新兴的一个词汇。三四年前曾让各行各业都疯狂的追捧了一把,直到今天依然流行。什么汽车物流、图书物流、邮政物流、玻璃物流、鞋服物流等等。它们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行各业当中,企业都把物流当作了第三利润源泉,新的利润大动脉。可据笔者所知,在中国鞋业,二三十年的风雨兼程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与辉煌,可近几年让人堪忧的是质量上去了,产能上去了,规模上去了,品牌上去了,销售上去了,利润却止步不前,有的甚至出现了倒退。
既然整体绩效升级了,利润却没有提升?很显然,它被吃掉了,而且是在物流这一环节。我们的鞋企,一向只注重定单式生产,虽然现在也开始讲鞋业物流了,但那还只是停留在口头讲讲的阶段,最多就是把接定单的,管仓库的一些人改下口叫做物流人员。鞋帮鞋底的采购你照样负责采购、原料或成品的仓储人员还负责你们的仓储,装车的还是按通知装你们的车,生产跟单的还是照往常一样这边跑跑,那边问问,这里催一催,那里缓一缓。这些只是采购、仓储、生产与销售运输的板块组合,各自为政又相互联系。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应是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通的有效统一。现在有很多的生产厂家,为了生产要求及时的采购,为了交货要求及时生产、为了定单要求及时交货。可是他们疏忽了物流成本,就因为没有统一调度,各部门各自为政,在这“及时”的下面,车轮滚滚,带走了他们最敏感的东西。
当前我们中国鞋企运作的物流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自产自销型,这种运作方式要求运作方要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同时拥有自己的营销网络。这种类型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自己拥有比较庞大的物流系统。可对经销商和门店进行一对一配送,达到快捷及时的运输效果。但它容易出现库存与运输负担加重的矛盾现象。即使厂里仓库没有存货,但门店、中间商或零售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积压,对企业下季度的生产还是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二是自产他销型。这种运作方式多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但是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它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原材料采购与成品生产的物流过程。由于太依赖定单,导致了这种类型的物流活动容易产生库存或二次采购,等于利润在库存与多次采购中被吃掉了;三是不产专销型,即指虚拟经营,贴牌生产,此类型的物流活动主要集中在销售这一块,一般是直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快递公司送达客户手中。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生产企业会把自己在物流中缺失的部分加一些到下家的成本上,所以这类型的一部分利润等于被压走了。四是产销混合型即有自己的网络,也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由于销售的需要,也会利用别的生产基地进行贴牌生产;有时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也为别人生产。由于信息经常变化和不对称,这种模式的企业物流也相对较复杂和混乱,并且不可进行计划与调控,车辆半载,空载,重复运输的情况比较突出。有效的物流管理应体现在前期原材料采购和成品配送能力上,在达到供需平衡的过程中,还需对销售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做出供货或补货计划。
零售巨头沃尔玛通过投入6亿美元建立了包括制造商,供应商,物流商等的卫星信息处理系统,可实现中途配货、供应商管理库存、自动补货等物流信息共享,其利用物流配送系统实现的物流成本占消失额的2.5%左右,而它的竞争对手的物流成本是5%。与其他零售企业不同,沃尔玛的利润主要是在供应链条成本控制上面,利润率可达5%--6%。对于中国鞋类企业来说,原材料供应商,进货商,卡车服务公司,中间商,代理商…,在这条供应链条中,大部分定单都采用传真的方式进行。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物流外包和信息化物流是鞋企利润的最佳回归。物流运作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物流客体的包装、自动识别与自动计量落后,物流过程破损率高,造成很大的浪费。是的,困难不仅来自于历史问题,政策上的限制和基础物流建设的缺陷也使鞋企们不可能共享采购系统和物流系统。
现在,随着信息化和物流的高速发展,鞋企也将迎来电子商务物流时代。2009年,中国大力推进城市物流和港口物流建设。港口的保税物流中心具有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国际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城市物流则使区域物流实现更加快速,便捷和低成本。随着我国几个物流项目的奠基和相继启用,极大推动了鞋业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登陆我们的官方网站了解更多详情:http://www.thaifitto.com/